走进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发布时间:2025.11.04 11:00

为探索艺术与城市发展的交融共生,2025年10月31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知行书院师生一行赴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开展参访活动,在一件件先锋艺术作品与城市发展蓝图中,沉浸式感受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与未来构想;在光影流转的展馆空间里,开启了一场兼具视觉震撼与思想启迪的参观之旅,为“知行素养”社会实践写下生动一页。


回溯深圳城市发展的时光轨迹

步入北馆3至5层的深圳市城市规划展,仿佛翻开了一部深圳城市发展的立体史书。从早期的边陲小镇,到如今高楼林立的国际化大都市,数十年的发展变迁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动态影像与实物展陈清晰呈现。

我们驻足于不同时期的城市规划方案前,看着道路、商圈、生态空间的一步步演变,深刻体会到这座城市从“先行先试”到“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坚实足迹,也对“城市规划如何塑造美好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聆听“大潮起珠江”的改革强音

南馆4至5层的“大潮起珠江”展厅,则将我们带入了广东改革开放的壮阔历史画卷。“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这里不是抽象的口号——从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的诞生资料,到蛇口工业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复刻,再到记录“春天的故事”的影像与实物,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时代的记忆。

我们在展厅中缓缓前行,仿佛亲历了那段打破常规、勇闯敢试的岁月,更真切理解了改革开放如何改写广东乃至中国的发展命运,这份敢闯敢拼的精神也让在场师生备受鼓舞。


“天有九野”:解锁人与空间的艺术对话

若说前两处展厅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回望,“天有九野”艺术展则为我们打开了感知空间与艺术的新维度。展厅以多维度的空间概念为核心,通过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多种艺术、互动展品与光影设计,构建出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场域。

知行书院唐灿灿老师结合“天有九野”的出处、传统宇宙观以及西方存在主义哲学角度对展览主题、特点进行了总体讲解,并结合部分作品艺术语言阐释了作品的内涵。

跟随老师的生动讲授,我们在错落的空间装置中穿梭,感受“人与空间”的边界重构,并对“存在的价值”进行反思,参与互动体验项目,用触觉、视觉甚至听觉与艺术作品对话。这场展览不再是单向观看,而是让我们成为艺术的一部分,在探索中思考空间如何影响人的感知,空间如何在艺术的多维表现中传达生活的意义。一组组精美、独特的艺术作品为此次参观增添了灵动的创意色彩。

学生心得:

秦梦雨 24级会计学:本次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之旅收获颇多,让我对深圳这座城市有个更深的理解。大潮起珠江展览印证了那句,历史选择了广东,广东无愧于历史。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城市规划馆的参观让我对深圳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天有九野艺术展老师的讲解让我看到了艺术品背后的意义,感谢书院给的机会!

吴庭玮 24级法学:跟随书院漫步深圳艺术与规划馆,三场展览带来多维震撼。城市规划展以沙盘与光影勾勒出“明日之城”的肌理,立体交通与生态布局尽显设计巧思。“潮起40年”展用老照片与实物,将改革历程娓娓道来——从蛇口开山炮到前海新地标,每一帧都是敢闯敢试的注脚。恰如深圳本身——既脚踏实地精密规划,又永远向天空敞开想象。这座城的故事,始终在理性与浪漫的碰撞中生长。“天有九野”艺术展。当代装置与数字艺术打破时空界限,在规划与历史的理性叙事中,注入漫天遐思。存在主义雕塑反映参观者自己的内心,发人深省。

马宇轩 24级地理信息科学: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是一座兼具历史厚度、艺术深度与城市远见的文化名片。“大潮起珠江”展览回溯广东改革开放40年历程,让人震撼于深圳的敢闯敢试;“天有九野”艺术展以空间为线索,在哲学与科技的交织中引发对宇宙与存在的思考;城市规划展则通过前沿科技与详细规划,展现深圳的发展脉络与未来蓝图。在这里,历史、艺术与城市发展碰撞融合,是了解深圳、感知艺术与城市智慧的绝佳窗口。谢谢书院和唐老师带我们感受和体验。

陈牧童24级汉语国际教育:踏入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新潮的现代艺术让我十分惊叹。从边陲小镇到国际都市,深圳的蜕变历史让人感概万千。城市规划展上,未来城市的智慧蓝图在眼前展开,我深刻感受到“双区驱动”下的发展脉搏。而大潮起珠江的展厅,则让我触摸到改革开放40年的激情岁月,那份“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令人动容。这次研学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思想的洗礼。最后的天有九野空间艺术展,给人带来美学感知的同时也发人深省,思考空间,维度与艺术的关系。总之收获满满!

黄彦铃 24级法学:作为在改革开放丰硕成果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我对这段历史的艰辛其实很模糊。但这个展览让我看到,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一切,都始于一次次艰难的破冰、勇敢的尝试和坚定的抉择。它让我想起课上讲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浪漫故事,而是一代代人“摸着石头过河”的实干与担当。

孙雯雯 24级汉语国际教育:参观结束后,我久久回味。这个场馆本身,就是“深圳精神”最完美的具象化体现。1. 敢于想象,更敢于实现。从场馆大胆的建筑设计到规划馆里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未来蓝图,深圳人有一种将想象变为现实的惊人能力。这里不设限,只创造。2. 理性与感性的完美融合。规划馆代表的是科学的、理性的城市建设思维;艺术馆代表的是自由的、感性的文化探索。二者在同一空间内并存、对话,恰恰说明了深圳是一座既讲求规则效率,又珍视创意灵魂的城市。3. 永远“进行时”的状态。场馆内许多展览都是常换常新,预示着这座城市和它的文化都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它不沉溺于过去的光荣,也不空谈遥远的未来,它聚焦于“此刻”的创造,永远在路上。

武昕奕24级法学 :走进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旅程。在这里,从改革开放的历史脉搏中,我触摸到了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在未来城市的创新愿景里,我看到了艺术与规划碰撞出的无限可能。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与当代空间的先锋想象交相辉映,让我不仅读懂了深圳这座城市的肌理,更对中国发展的逻辑有了深刻体悟,这场参观是对城市发展认知的拓展,更是一次极具价值的思想升华。

詹绍基 24级法学:这次参观深圳城市规划展览让我深刻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无限可能与复杂性。展览通过展示深圳的城市规划成就,呈现了这座年轻城市如何在短短几十年里从一个渔村迅速崛起为全球重要的现代化都市。特别是展览中关于“深圳奇迹”的部分,强调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协调合作以及复杂的城市规划手段。这让我反思了城市发展背后需要的远见和战略眼光。在艺术展区,看到一些与城市空间和时间相关的作品,给人带来一种流动感和深邃的思考,仿佛在诉说城市发展中时间与空间交织的故事。整体展览不仅展示了深圳的城市成就,也激发了我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想象和思考。

叶响 24级汉语国际教育:这次的去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的研习真的是收获满满。我们坐大巴去的深圳,走深中通道还挺快的。来到目的地时,我的第一印象是:好大,整个场馆的面积特别大,展出的内容也特别多。跟随者讲解员小姐姐的脚步,我们对深圳的城市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场馆里有很多科技感十足的设备,比如单独发出不同声音的听筒、坐在指定位置才能听到专家讲话的神奇的音响,模拟城市规划的模型、会躲着人的电子小乌龟和鱼,非常有意思。后来我们又去了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在那里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老物件,觉得特别亲切。在接水的时候,喝水的纸杯很特别,是类似冰淇淋甜筒形状的一次性纸杯,而不是圆柱形纸杯。在最后我们返程的时候,在服务台领取的种子明信片超级有创意,把它埋进土里能发芽。感谢书院举办的这次研习活动,感谢为这些活动忙碌了许久的老师和同学们!

摄影 | 李邀宇 文字丨龙明珠 排版丨龙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