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期|黄伟教授:中国丹霞+世界遗产

发布时间:2024.06.14 10:14

北京师范大学知行书院主办的知行讲坛第46期《中国丹霞 世界遗产》讲座,于2023年11月13日在乐育楼C205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知行书院执行院长黄伟教授主讲,知行书院副院长钱正荣老师主持,来自全校各学院、书院共计40余名同学到场参加。

黄伟,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知行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志愿者,广东省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种子志愿者,广东省自然教育专家库成员。

本次讲座内容详实,脉络清晰。黄伟老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同学们科普了“丹霞”全貌:首先是对丹霞及丹霞地貌相关概念来源进行了解释,由此引申到中国丹霞地貌研究的发展状况,最后强调了中国丹霞申遗及其意义所在。

丹霞地貌

黄伟老师一开始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有没有去过丹霞山,知道世界自然遗产的同学?”借着这个问题,讲座正式开始。

黄伟老师介绍到,丹霞地貌是中国人提出的地貌术语。若作为一个文学用语,“丹霞”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曾用“色如握丹,灿若明霞”形容广东仁化丹霞山的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是中国地质地理学家发现、命名,并在中国发展起来的一个岩石地貌类型,被评为中国近代百年地理大发现之一。

黄伟老师说到,作为一个地球科学概念,丹霞是一种特殊地貌——即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红层,即以陆相碎屑堆积为主的一类红色沉积岩;陡崖坡,即丹霞地貌的基本坡面特征。

黄伟老师在科普完相关概念后,接着向我们展示了陡崖坡和不同类型的红层以及大量典型丹霞地貌图片。

通过图片不难发现,丹霞地貌就是具有陡崖坡特征的陆相红层地貌,通常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

随后,黄伟老师通过许多实景图片详细介绍了丹霞地貌的发育条件以及丹霞地貌的演化。

中国丹霞地貌研究

丹霞,一个在中国命名和发展起来,饱含着浓郁的中国特色的地球科学概念。被称为中国“地学国粹”。2009年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地理学“百年大发现”之一。

黄伟老师先简单介绍了一下丹霞地貌各个阶段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创阶段、成型阶段、大发展阶段。

1991年12月,第一届全国丹霞地貌学术讨论会召开,“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成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作为地貌学的一个分支,丹霞地貌学已日渐成熟,研究会日益得到学术界和社会认可。到了2007年,已经在十个省召开了十一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出版论文集收录论文300多篇;各类刊物发表300多篇。

除了国内发展,中国丹霞也走向了世界。1999年全国丹霞地貌湖南通道会议,提出10年内推动丹霞地貌走向世界。2000年IAG南京会议出版了第一部中英文对照的丹霞地貌著作《中国丹霞地貌及研究进展》,首次向国际同行介绍丹霞地貌和中国的研究,由此开始小范围国际交流。1999年UNESCOG提出地质公园网络计划,中国2000年跟进,2001年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出炉, 2003年中国13个国家地质公园参与申报,8个上榜。丹霞山以“丹霞地貌类”入选,丹霞地貌的名词(Danxia Landform) 首次登上UNESCOG和IUGS网站。2005年和2007年,福建泰宁和江西龙虎山先后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走向世界的表现如下:

标志1: 2009年5月在丹霞山召开了首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国际地科联(IUGS)、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给予积极支持并派出高级别专家。发表了《丹霞宣言》,呼吁丹霞地貌的国际认同,对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起到重要的学术支持作用。

标志2: 2009年7月在墨尔本“第七届国际地貌学大会”上,批准成立“IAG丹霞地貌工作组”,标志着丹霞走上国际最高学术舞台。

标志3: 2010年8月中国南方六省典型丹霞风景区联合申遗成功。

中国丹霞申遗

丹霞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特殊自然地理现象和特殊地貌景观。中国丹霞是系列遗产的总名称,是以这种独特的地貌为载体的自然文化综合体。

在III-C-第137款,对系列自然遗产的要求是: 具有某一地域特征的同一类型的遗产,同一地质地貌结构,同一生物地理区或同类生态系统,系列遗产整体必须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中国丹霞符合上述要求,故《保护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允许系列提名。

中国丹霞系列提名作为湿润区红层地貌的代表,在全球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今随着丹霞地貌学基本建立起了完整的学科体系,我们已经可以从科学角度展示丹霞地貌完整的演化系列,也能从形态上展示各具特色并互补的景观系列。以各地区丹霞景观为例:①贵州赤水: 青年早期 - 高原峡谷型丹霞的代表;②福建泰宁: 青年晚期 - 雏形峰丛峡谷型丹霞的代表;③湖南崀山: 壮年早期 - 密集峰丛型丹霞的代表;④广东丹霞山: 壮年晚期 - 簇群式峰林型丹霞的代表;⑤江西龙虎山: 老年早期 - 疏散峰林宽谷型丹霞的代表;⑥浙江江郎山: 后老年期 - 高位孤峰型丹霞的代表。

美学价值: 中国丹霞发育了绝妙的自然景观,突出的表现了千姿百态的山石形态,大气磅磺的丹霞崖壁,幽深曲折的峡谷群,融山、石、林、水等要素于一体的景观特征,展示了亚热带湿润区丹山 - 碧水 -绿树 - 蓝天 - 白云等极其优美的景观组合,构成世界上具有非同寻常的自然美的区域。

地球科学价值: 丹霞地貌是一种特殊的红层地貌展现了地球上一种与众不同的自然面貌。突出反映了中国大陆地壳在中生代以来的演化特征,包含了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和地貌演化、重要的地貌形态或自然地理特征。中国丹霞系列遗产选择了不同演化阶段、不同景观类型和不同组合特征的丹霞地貌区。

中国丹霞的遗产价值巨大,但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丹霞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生物与生态景观的美学价值。如生物与生态景观中,中国丹霞是中国南方低海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最好的地区之一,红色山群宛如绿色海洋中的一颗颗红宝石,不仅具有大量观赏价值的古树名木,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的场所。

丹霞自然美的文化属性也值得我们关注。以丹霞最具特色的紫红色为例:紫红色是庄重和神圣的色彩,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表现权威、富贵、吉祥的色调一致;同时它也是中国宗教崇尚的主色调,成为宗教人士向往的理想境界。丹霞的红色砂岩易于精雕细刻,因此留下了大量崖刻、造像、崖壁画。丹霞自然风光与神秘意境的结合,成为中国文化崇尚的崇高美和神仙境界,神秘文化与丹霞地貌的搭配成为必然,形成一种独特的“丹霞文化”现象。

中国丹霞申遗的意义

中国丹霞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对一项为全人类利益而应加以保护的自然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的确认。除此之外,中国丹霞的成功申遗,也推动了丹霞地貌的深入研究,普及了丹霞科学知识,带动遗产地旅游和周边的投资,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丹霞的保护利用与发展

列入世界遗产,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国丹霞是首个制定整体保护与管理规划的系列遗产,而中国是遗产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除此之外,科教展示是世界遗产的一个重要功能,世界遗产委员会也支持合理地利用遗产,尤其推动遗产属地及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更是重中之重。

但破坏也无处不在:城市建设、环境污染、设施建设、开山采矿、乱砍滥伐、旅游开发、旅游活动等等,都可能给遗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保护永远是压倒一切的主题,包括通过公约的约束,抑或是划界立桩、检查、执法等保护的措施,一切都要在不影响遗产地正常发展、不改变遗产性状,并有利于遗产地生态恢复和生态良性演替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利用。主要是适度发展科教旅游,同时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旅游设施仅限于休息和救助;遗产地上风与上游禁止建设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项目等。

此外,讲座还有互动提问环节。黄伟老师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向两位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赠送了图书《奇美天成丹霞山》。

讲座的最后,黄伟老师借用新加坡女作家尤金的一句话对本次讲座作了总结:“世界上很少地方能像丹一样,单单名字就已经充满了引人遐思的美丽。”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丹霞地貌知识,还对中国丹霞的重要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相信以后的某一刻,当同学们再次真正直视丹霞的美时,心境必定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