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小组优秀指导活动展示——汉教篇:李炜东副教授导师小组
发布时间:2024.12.16 10:53
在尘世的喧嚣与纷扰中,我们的心灵时常渴望一场放逐,于自然的怀抱里寻得宁静,于人文的光辉中觅得启迪,于乡土的韵味中感受纯粹。2024 年 11 月 23 日,李炜东导师小组踏上了金台寺与接霞庄之旅,开启了一段难忘的心灵探索之行。
金台寺:佛韵悠长,禅意深浓
金台寺,仿若隐匿于尘世之外的明珠,在珠海西部的黄杨山深处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翠影摇曳,清风拂面,似在为人们拂去心灵的尘埃,引领人们一步步靠近那方神圣的净土。李炜东老师带领小组成员在这片净土上开启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之门。
于孔雀明王像前,李老师对塑像背景娓娓道来:“孔雀明王是佛教神祇中独特的存在,其形象融合了威严与慈悲。孔雀者,于佛教教义中象征着能啖尽世间诸毒的智慧与力量。往昔,在世间被疫病肆虐、灾祸横行之时,孔雀明王便会应众生之祈愿,现于世间。其以智慧为剑,斩断烦恼之根;以慈悲为盾,抵御灾厄之箭。其周身环绕的祥光,非为尘世之光,而是源自佛法深境的力量显化,象征着解脱与救赎,为沉沦于苦海的众生指引彼岸的方向。”小组成员在李老师的讲解中学习了解佛教文化。
移步莲花雨链之下,李老师讲解到:“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圣洁与纯净,生于淤泥,却能超脱于尘世的污浊。每逢下雨,雨滴就会顺着莲花花瓣的脉络缓缓滑落,水往下走,人心向善。” 小组成员在这细微之处,感悟自然与人文完美交融的妙境。
接霞庄:乡土情浓,古韵芬芳
告别金台寺的清幽佛韵,李老师带领小组成员来到了接霞庄。踏入庄内,脚下是那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石板路。斑驳的墙壁,青灰色的瓦顶,古旧的门窗,处处皆流淌着古朴而醇厚的气息。
李老师带领小组成员品尝了当地的特色小吃和农家菜肴,师生一边品味着美食,一边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心得体会。
午餐结束后,李老师带领同学们自由观赏村子里的美景。同学们在观赏美景的过程中还体验了古代的“投壶”游戏,在这古老的游戏中感受着古代文人的雅趣。
收获与心得
本次自然、信仰与乡土的体验之行让小组成员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村落的醇厚韵味。导师和小组成员们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李炜东老师
我从接霞庄卖花的老婆婆那里,接回来一枝睡莲。等到黄昏,花就开了。我把它放进霞光里,莲也生光,霞也生香。
王心言
这次旅行是一次快乐充实且有意义的研学之行,跟着李老师学到了很多佛教文化。接霞庄美味的农家菜肴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美食,我还第一次品尝了这里的百香果、鸡蛋果。大家在这次研学活动中互帮互助,共同交流,共同玩耍的和谐氛围感染着我,我爱炜东老师和我的小组成员们,期待下一次和大家的研学之行!
张珂
此次金台寺之行,我最深刻的感悟莫过于接霞庄里那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它那种乡野田园的魅力触动了我。美食让人身心愉悦,我们尝到了美味的叉烧与烤鸡,新鲜的百香果与甘蔗汁。这里的风景也毫不逊色,多彩的三角梅竞相绽放,睡莲在池中悠然摇曳,呈现出一派自然和谐的景象。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我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故事和笑容,让我意识到平日里在学校中接触的仅限于学生和老师的小圈子,其实只是世界的一隅,那座看似安稳的象牙塔,并未完全展现人间的真实面貌。相比之下,人间展现出的那份淳朴与可爱,更加触动人心。当我穿梭于古老的寺庙与鲜活的市井之间,这种跨越时空的体验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生命的真实与厚重。寺庙的宁静与人间烟火气的交织,仿佛是两个世界的对话,让我在这一刻对生命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这次导师小组活动带给我如此充实而感慨的一天!
龙明珠
此次参与导师组织的活动,走访当地寺庙与农家乐村庄,收获满仓。寺庙古刹,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承载深厚文化底蕴,于静谧中聆听历史回响,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让我体悟到传承的重量。迈进农家乐村庄,蔬果满园、屋舍俨然,质朴热情民风扑面而来。看传统农事、尝地道佳肴,深感乡村生活烟火气里藏着生活真味。这次活动拓宽了我的视野,从文化瑰宝到乡村新貌,见识多元社会风貌。也拉近与导师、同学距离,在探讨交流里,碰撞思想火花。期待下一次同行,继续探索身边美好!
郑心怡
这次金台寺与接霞庄之旅,很像中学时期和老师、同学一起春游,因为珠海没有秋冬。让烦恼随着袅袅香烟飘散,更好的感受自己的存在,体会到自己的生命力。
孙俊辉
金台寺出行那一天,天气放晴,走在上山的石阶,阳光洒在身上,一扫雨天的阴霾,空气中的花香,身边飞过的蝴蝶,一切都是那么和谐,仿佛回到了夏初,让人内心想大声呼喊。
吴思谕
一次期待已久的外出,一群友善投缘的伙伴,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一片蔚蓝天空,一江碧绿秋水,一枝池中睡莲,共同留下美好的金台寺回忆。
文字 | 王心言 图片| 王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