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小组优秀指导活动展示——会计篇:刘松柏教授导师小组
发布时间:2024.12.02 03:28
追寻红色基因,探索绿色经济
——记淇澳岛实践研学活动
金秋十月,微风习习、天高云淡,知行书院2024级会计学专业刘松柏教授导师小组许奕成、苏怡潇、李怡飞、黄鹤一鸣和姜旭初五位同学,在刘教授的带领下,前往珠海市淇澳岛进行实地调研实践。本次活动旨在加强导师与学生交流,深刻体会淇澳岛的红色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会计学专业学习注入新的灵感与责任感。
晨光启航,梦逐碧波
2024年10月26日早晨,小组成员在京师家园乘车首先来到淇澳抗英禁烟胜利广场,在这里师生们共同回顾了淇澳岛抗击外敌侵略的英勇历史:1833年,面对妄图侵占淇澳村、建立国际商埠以走私鸦片的英商,村民自发组织反抗,严阵以待,用土炮、钢铁炮予以还击。
淇澳村之役发生在鸦片战争前七年、三元里抗英斗争前约八年,是鸦片战争和三元里抗英斗争的预演,有深刻的意义。导师和小组成员们也不禁感慨,虽然淇澳村的抗英禁烟规模较小,但抵抗外敌保护家园之故事永驻人民心中。
白石古韵,英魂永驻
从纪念广场走进白石街,入口处的“淇澳未沦亡拔尖请缨同杀敌,英军寻死路丢盔弃甲败兵逃”铿锵有力,这条村民用英国赔款修筑的石板路,如今到处都是烟火气息、市井生活和文化特色,保留着淇澳岛原住民自然村落的风土民情。
从白石街一路走过,有海风和鱼干的气息,有古色古香和现代装饰的交相辉映,有坐在路边饶有兴致交谈的老人和无忧无虑的儿童,有暂时闭门的店铺更有满腔热血的创业故事。这条从历史中走来的街道,映照着时间的温柔,也因一个地方更添红色印记——苏兆征故居陈列馆。
一面斑驳的蚝壳墙、青砖土木结构的小平房,白石街的尽头,感受着先辈生活的简朴。苏兆征,从淇澳岛这块热土步上革命之路,一个在香港做海员谋生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工人运动的先驱和领袖。站在故居和陈列展厅,与先辈在不同时间身处同一空间,师生们回顾苏兆征从海员到革命领袖波澜壮阔的一生,体会其跨越时空的精神的传承。在展览的最后,小组成员也在留言墙上写下所思所感和美好希冀,汲取着前进的力量!
红林绿意,生态绮梦
离开白石街,沿着木栈道徐徐走进红树林中,这是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树木的茂密如盖、肆意生长,驱散心中的浮躁。小组李怡飞同学负责讲解,她就红树林的相关内容娓娓道来,为小组成员们解疑答惑。印象中漫山遍野的红与眼前的满目苍翠形成反差,原来红在内不在外,树皮中含有丰富的单宁酸,遇到空气氧化变红所以得名“红树”。
向林深处潜入,沿路的招潮蟹时而躲进洞里时而“横来横往”,师生们继续走着,近距离观察红树林生物群落,尊重自然原住民们,探寻守护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之道。
海浪滔滔,师恩绵长
中午阳光微微升起,小组成员来到淇沙湾,海浪不急不缓地拍打着礁石。风带来午间的温暖,海岸线空旷而自由。此时活动也接近尾声,站在这片岛上,实地感受到过去与现在的交融、弥漫的爱国主义,传承红色基因。亲身体验了淇澳岛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体会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最后,导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了对本次活动的感悟与思考。小组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学子,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拥有广阔的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敏锐洞察力。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不负时代重托,发挥会计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跨学科优势,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作出自己的一份思考与贡献。
这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更让我们领略了珠海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和升华。相信同学们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感动,继续前行,在未来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文字:李怡飞、苏怡潇
图片:刘松柏教授导师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