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小组优秀指导活动展示——汉教篇:张春燕副教授导师小组
发布时间:2024.12.16 10:52
金台寺与接霞庄文化考察:探寻与感悟
在时光的长河中,佛教文化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古老的村落静卧于岁月的长河中,散发着迷人的古韵,等待着人们去探寻。2024年11月23日,怀揣着敬仰与好奇,张春燕导师小组踏上了前往金台寺和接霞庄的文化研学之旅,去探寻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佛教智慧与古村落的魅力。
金台寺之光:智慧的启迪
当老师和同学们踏入金台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便扑面而来。寺庙的建筑风格恢弘大气,飞檐斗拱间尽显古朴典雅之美。朱红色的大门缓缓开启,仿佛在邀请我们进入一个充满智慧与慈悲的世界。沿着青石铺就的台阶前行,我们看到了台阶两旁一尊尊庄严肃穆的佛像。它们或慈祥微笑,或威严端坐,每一尊都蕴含着深刻的宗教寓意。通过张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金台寺的历史渊源,它曾经历过风雨的洗礼,却始终坚守着那份对信仰的执着。在这片佛光笼罩的土地上,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那是智慧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张老师细致地给我们讲解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内涵。“般若”意为“智慧”,是超越世俗的、洞察诸法实相的特殊智慧。“波罗蜜多”有“到彼岸”的含义,指通过修行达到解脱的彼岸。佛教强调“观空”的智慧,强调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要破除对事物的执着和妄想。在交流过程中,张老师指出“般若”的意思是智慧,但不直接写为智慧而用“般若”的原因是大众理解的“智慧”往往强调如何分辨、分别事物,而佛教的“智慧”强调不要有分别心。这样写可以防止世人将“智慧”与“聪明”混淆,“智慧”强调如何“舍弃”,而“聪明”往往更强调“获得”。
登上主殿后,寺庙那宏伟壮丽的建筑风格,精妙绝伦的佛像雕塑,无不展现出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在张老师的悉心讲解下,我们对佛教的教义、历史和艺术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张老师希望同学们无论是找工作、考试或是在生活学习的其他方面都能够做到心中多一点智慧,少一点执念,希望大家能用这份智慧让自己保持心灵的宁静、心性的明净,任何时候都不被物质,不被外界所迷惑。
接霞庄古韵:时光的沉淀
离开金台寺后,我们来到了接霞庄。这座古老的村落,如同一本尘封的史书,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踏入接霞庄的那一刻,我们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的年代。庄内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青砖黛瓦间透露出一种古朴的韵味。
我们品尝了当地的特色小吃、农家菜肴,漫步在庄内的小巷中,看到了庄内人们种的菜园子,看到了坐在河岸钓鱼的伯伯们,看到了在巷子里玩耍的孩童,那份独属于这座村落的宁静与闲适扑面而来。
文化之旅的收获:传承与前行
这次文化考察活动,是一次对佛教文化与古村落文化的深度探索,也是一次对自我的提升。通过对金台寺与接霞庄的考察,我们领略到了文化的魅力与力量。我们在金台寺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接霞庄感受到了传统村落文化的源远流长。这些文化瑰宝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去传承与弘扬。
回顾这次文化考察之旅,我们收获满满。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增强了对文化的热爱与敬畏。文化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激励我们前行,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我们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考察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永不停息。我们将会把在这次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文化的价值。
文字 | 毛向菲 图片|毛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