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书院2025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风采展示:BNU云岭师铎传薪队实践总结
发布时间:2025.09.18 03:06
教学回顾
在泗南江镇初级中学,13位实践队员肩负起初二和初三共2个班级、为期2周的学科教学任务,共计完成106节课程讲授。
语文、数学、物理学科主要聚焦核心知识,以中考为导向夯实基础,通过系统讲解与针对性练习,帮学生筑牢学科根基;英语、政治、地理则侧重采用趣味教学模式,将知识点融入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理解知识,实现寓学于乐。
同时,老师们突破学科边界,开设语文+历史、语文+美术融合课,在跨学科教学中打破知识壁垒。此外,美育课程覆盖体育、信息技术以及播音主持,给予学生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促进全面发展。
特色主题教学
教育不止于知识传递,更在于精神滋养。实践队员们了解学生认知情况设计特色主题,将生涯规划的启引、心灵情绪的调节、学习方法的启迪与情感的培育,皆细细编织进课堂之中。
在主题班会上,破冰互动增进师生间的了解,茶马古道的情景演绎培养家国认同。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上,借助霍兰德测评与“职业手掌图”,帮助学生初步确立发展方向。心理团辅以游戏和书写交流方式,助力学生宣泄压力、增强心理韧性。学习经验交流分享会则分科提供实用学习方法,为学生指明高效学习路径。
红色主题活动
红色基因是民族的根与魂,更是激励学生成长的精神源泉。实践队员策划了“抗战知识竞赛”与“红色经典诵读”两项活动,让红色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
抗战知识竞赛中,学生们化身“历史达人”,在一道道关于抗战历史、英雄事迹的题目中,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深刻理解1949那一年“家国”二字的重量。
红色经典诵读晚会
红色经典诵读活动里,《红烛》的深情、《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的底气与自豪,通过学生们饱含情感的声音传递开来,每一句诵读都是对革命先辈的致敬,每一次共情都是爱国情怀的升华。
特色课外活动开展
教育不应囿于方寸课室之间。在泗南江镇初级中学,学习同样是一场走向远方的旅程。实践队员们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让青春的枝桠,在更辽阔的地方生长出坚韧而多彩的年轮。
地理实践引领学子奔赴大坝,在地理老师的讲解中,他们触摸自然脉动,思考工程与生态的平衡,将书页间的知识化作脚下真实的风景。
趣味运动会
趣味运动会上,欢笑与协作如风飞扬,羽毛球赛比拼激烈,“气球接力”传递信任,他们在奔跑中绽放青春,也让团队合作的种子悄然种下。
文艺汇演
文艺汇演是青春自亮的舞台,从踊跃的报名到台上的光芒,每一刻都见证了同学们内心自信的滋长。
实践队特意为学生们定制了成长日志,学生每天在日志本上写下当日收获与感悟,实践队的各位老师们逐一查看,用批注传递关心与引导。一页页文字,是学生的成长轨迹,也是师生间的无声对话,让每段时光都满是温情。
政治课上,学生认真记下“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文明上网”,老师欣喜回应“你完全 get 到核心啦”;英语课跳出“单纯学语言”的框架,融合剪纸艺术,学生拿着 “虽简单却好看” 的作品,收到老师“Every simple paper cutting can be beautiful”的鼓励;物理课的“纸杯传声”让知识变得可触摸,学生感慨 “课堂上声音清晰又有趣,是今天最深刻的记忆”,老师看到日记后“怕讲课没讲清楚”的忐忑瞬间被治愈,写到“本来还怕你们觉得枯燥,听你这么说我的‘负罪感’少了很多”;数学课把“一笔画图形”变成思维游戏,连“七桥问题”的 “无解” 也成了探索的乐趣……
老师们把学科知识拆成“可玩、可创造、可体验”的模样,让孩子们在“参与感”里爱上学习。
日记本里,藏着师生间的小默契和小温暖:学生打趣 “宋威老师你太放心了,敢在泗南江剪头发,但还是很帅”,老师幽默回复 “理发叔叔手艺我超认可,不过看到你写‘帅’字,我绷不住了,回去得好好练‘师’字”;有学生害羞于课堂展示,老师温柔鼓励 “看你认真记录课堂,最后作品很有意思,下次更大方地给大家看呀”;还有学生在日记里收集老师签名,把 “Miss Li”“三金”“佳姐” 的笔迹,变成青春里独特的珍藏;学生牵挂老师身体:“婷婷老师您生病了,要好好休息,天冷加衣”,老师带着暖意回复:“谢谢宝宝的关心鸭!老师已经好多啦~祝你新一周在开心中收获满满!”
从课堂互动到生活碎片,师生在字里行间交换着信任,让支教时光有了 “家” 的温度。
面对 “偏科能上高中吗”“怎么学好英语” 的迷茫,老师耐心拆解:“高中录取看总分,英语可多背单词、课文,课上记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当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上重新审视自己,从 “舞者、厨师” 的摇摆,到发现 “主持人” 的热爱,老师由衷祝福 “继续挖掘这份热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当学生迷茫 “学习规划该怎么做”,老师把 “大问题” 拆成 “小步骤”:“先看哪科薄弱,比如语文,从‘语言文字运用、名著阅读、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写作’这些题型入手,给出了具体而细致的规划……
支教老师不仅是 “教书人”,更是少年成长路上的 “同行者”,帮他们把对未来的忐忑,变成 “敢向前” 的勇气。
“破冰班会仿佛就在昨天,听老师说要结束,眼泪都快下来了”“幸好还有文艺晚会,能留住这些天的美好”……离别的不舍里,藏着师生间最深的眷恋;而老师“会给你们录像、拍照片,把这些日子留住!不要伤感,向前看,走出去,希望有一天能听到你们去大城市的消息”。还有学生在日记里悄悄许愿“真希望时间慢一点”,老师便温柔鼓励“文艺晚会好好表现,把回忆装得满满的,未来我们总会再相见”。这段支教时光,早已超越 “教与学”,变成师生间“希望你更好” 的共同期许。
这些写在日记本里的点滴,是支教最动人的模样——老师用心教,学生真心学,而爱与成长,就在这一页页的对话里,悄然生长,成了师生彼此青春里,永不褪色的温暖印记。
社会调研
在教育实践的同时,云岭师铎实践队以泗南江镇初级中学为样本,开展了深入的社会调研。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观察、深度访谈,全面考察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现状——从信息化设备的“从无到有”,到生活设施的待改善;从教师对“设备运维滞后”的困扰,到对“学生分层培训”的需求。
基于调研结果,团队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路径:建立校企运维合作机制、加快生活设施改造、简化教师行政流程……这份调研不仅是对乡村教育现状的客观呈现,更为推动乡镇初中教育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
致这场难忘的实践:
云岭的风掠过梯田,拂过泗南江镇初级中学的窗棂,也吹暖了这段满载成长的时光。每一场教学、每一次互动、每一个专注的眼神、每一次开怀的欢笑、每一段真诚的交流,都是这段旅程最珍贵的印记。
时光虽短,情谊绵长;教泽虽微,薪火可扬。这些扎根心灵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心灵的陪伴,更是对青春的赋能、对未来的期许。
愿这份成长的力量,能伴随学子们跨越山海,在人生的征途上,续写属于自己的璀璨篇章。
愿我们这群追光的教育行者,始终记得云岭深处的回响,带着这份实践的赤诚,继续在教育的路上,播撒更多希望的火种,让薪火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