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书院2025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风采展示——光华拾光队:瓷砖画里的特区记忆

发布时间:2025.09.16 04:58

溯源·瓷砖画的由来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暑期社会实践光华拾光队走进珠海红旗社区开展文化调研时,发现了一批保存完好的90年代瓷砖画,色彩依旧鲜亮、构图充满时代特色。于是我们开始了对往昔岁月的探索:

一面“烂”墙

在红旗社区走访的过程中,实践队一行在安平街发现了一面损坏墙体。正是通过墙面遗留的痕迹,我们在多方帮助下找到了关于瓷砖画由来的蛛丝马迹。

关于仙鱼牌LOGO

为溯源这些“城市记忆碎片”,深挖其背后的历史内涵,在艺术空间须臾欢忭及吱吱熊@中山记忆的帮助下,光华拾光队追寻线索,赴中山市拜访了当年“仙鱼牌”logo设计者——毛础岳老师。

毛础岳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并在书法美术领域有所造诣,1980年代在中山陶瓷总厂美工科党办宣传科等部门工作,曾制作多幅瓷砖画。

这位出身艺术世家的匠人,父亲毛公弼精于国画,祖父毛研陸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祖母则是斗门赵氏后人。深厚的家学滋养了毛础岳的艺术天赋,他15岁便踏入美工行业,自幼对国学的研习为其日后创作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

图为毛础岳和其父毛毛公弼

图为毛础岳画作

讲述·瓷砖画的工艺

瓷砖画采用釉上彩工艺。在烧好的白瓷版上直接作画,画完再烧制一次,颜料会溶解固定不易落。如画错了在烧制前可用干布擦掉重新绘制。瓷砖画必须使用低溫颜料在600多度下烧制,才能保证瓷砖基底不被破坏。

毛老师注意到红旗社区的瓷砖画字体有行体、半行草和黑体。过去瓷砖画上的字大都是工匠手工书写,要掌握多种字体,这是每位瓷砖画画师的基本素养,写的好坏也代表了制作工厂的水平。

图为部分瓷砖画字体展示

小结·瓷砖画的消逝

随着时代的发展,瓷砖画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究其原因,第一是成本高,需要投入很多生产资源,没有一定的生产线、工厂难以维系;其次,瓷砖画终究是时代的产物,随着科技发展,很多印刷工艺可以用其他材料来代替,而不一定要用到瓷砖。

图为部分损毁的瓷砖画

时代的发展成就了瓷砖画,也将瓷砖画埋没在了高速发展的时代洪流里。但其作为时代风貌的“记录者”,瓷砖画应该被更多人“看到”。红旗社区的后辈也应该了解这里发生过什么、有过什么,这些件随他们成长的瓷砖画,也记录着社区变迁的温情。

也许有一天,在风雨侵蚀下瓷砖画终究会走向消亡,但至少有人为他们留下了存在的印记,这些不可再生的社区文化遗产,应当被更多人知道。